来源:钱志亮微信公众号
教育孩子,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能使出浑身解数,
帮助孩子成长。
但是,
有时候,
家长会偷懒,
把事情交给孩子去做,
反而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
让他得到更好的成长。
具体怎么做?
一起来听听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钱志亮老师怎么说
下面这三类事情上,家长会偷懒,孩子将更优秀。
01
孩子力所能及的事
100多年前,教育家蒙台索利说:
“对于孩子的爱,父母最大的误解就是变成孩子的仆人,帮孩子做。如果我们爱孩子,应该帮助孩子让他们自己做。”
然而真实的生活中,很多现象表明,家长正在把“父母”这一身份变成了“保姆”和“管家”,事无巨细为孩子打点一切。
怕耽误孩子的学习,家务活全包,甚至穿衣吃饭收拾书包这样的小事也帮孩子做好。
家长的包办、越俎代庖,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独立能力差,懒惰散漫、缺乏责任感。
很多孩子,到了大学还不会洗袜子,穿一双扔一双;不知道什么天气应该穿什么衣服,需要打电话问爸妈······
还有“神童”魏永康的例子,也让人不胜唏嘘。
魏永康2岁已经认了1000多个字,13岁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科院研究生,是多少人眼中前途无量的”天才少年“。
然而,由于妈妈的过度照顾,从不让儿子做家务,给他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甚至上高中时还给他喂饭,导致魏永康在生活上“低能”,没有自理能力。
在北京读了一年书后,由于完全不能照顾自己,他只好肄业回家。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
在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比如收拾书包、整理房间、洗自己的衣服、再到洗碗扫地这样的家务活,不要大包大揽,学会偷懒,给孩子学习各种生活技能的机会。
孩子会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善于动脑思考、勤快机灵、独立性强。
这些好的习惯和品质,也会迁移到孩子的学习、待人接物上来。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大都懂事而有能力。
02
处理问题时
一位同事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她下班回家,检查一年级儿子的作业,发现稍微复杂一点的题目,都被“剩”了下来,作业本上一块块的空白,看得她一时气不打一处来。
同事让自己冷静下来,询问孩子原因,孩子不以为然地说,
“反正你会教我怎么做的,我就等你回来写咯。”
她一下子明白过来,平时对孩子作业辅导地过于“负责”,孩子一遇到不会的问题就问她,她也马上给孩子解答,孩子根本没有一个自己动脑思考的过程。
时间长了,孩子脑子也“懒”了,碰到难题就依赖家长给他解决,不愿意动脑筋。
如今,家长陪伴孩子写作业已经成了一项必备的家庭活动,然而如果家长过于“勤快”地为孩子解答各种问题,反而容易助长孩子的惰性。
不仅仅是在写作业这件事上,孩子成长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人际交往、与老师的相处、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惑,家长不要直接替孩子处理问题,给出办法。
这会让孩子失去动脑思考、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一遇到问题就逃避退缩,心理承受能力差、抗压能力弱,容易被困难和挑战打倒。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乔治·斯派维克等人经过研究发现:
那些从小有机会自己处理问题的孩子,不仅更自信,做事情的自主意愿也很强,并且思维更开阔。他们善于从多个方面思考,以便更好地处理问题。
这些孩子,无论在学习还是未来的工作上,都普遍比那些从小依赖父母的人更具优越性。
因此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应适当“懒”一点,评估问题的难度,没有超过孩子能力范围的,引导孩子自己动脑思考,找到处理问题的办法。
比如不要帮孩子检查作业,让孩子自己发现错误在哪里,孩子问问题时,可以教孩子通过词典、工具书来找出答案,让他多想想、再想想。
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自己处理问题的习惯,从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会独立思考的孩子才会更自觉。
03
做决定做选择时
在综艺《朋友请听好》中,嘉宾收到一封来自25岁的研究生写来的信:
“我已经25岁了,可是感觉自己还没有成年,因为我妈管得太严了,让我没有独立的感觉。
现在都读研究生了,还被要求每天11点前回家。国外生活期间,生活费一周给一次,怕我乱花钱,怕我冲动消费,怕我月底饿肚子。
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自己买过衣服,都是妈妈给我买的,朋友聚会吃饭妈妈只给50元······”。
很多孩子就是这样,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家长的安排、管控之中。
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何时做什么,都以自己的想法来要求孩子执行。
孩子对于自己的事情都没有选择权、决定权,就像父母手里的“提线木偶”,没有能力挣脱束缚,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所以终其一生活在持续的痛苦和纠结中。
演员伊能静在一档节目中曾谈到跟儿子吵架的事。
儿子想去上剪辑课,可伊能静想让他去上编剧课,没想到,遭到了儿子的拒绝:
“你用你知道的来告诉我,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
而我知道你不知道的,我的未来你没有去过。”
听完儿子的话,伊能静说自己就像“被棒子敲了一下”似的,马上清醒了。
对于每个人来说,会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艾尔菲·科恩在《无条件养育》一书中指出:
“孩子学会做正确决定的方式就是通过做决定,而不是遵循安排。”
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家长请适当懒一点,不要总是冲在前面给孩子做决定、做选择。
信任孩子,给他适当的权利,决定一些事情,比如穿什么衣服、去哪里玩、何时写作业。
从简单的小事开始学会做选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慢慢变成各种大事、重要的事,孩子才能学会做出对自己最合适的正确的选择。
通过这些经历和体验,孩子会更有主见,考虑事情更加全面,思想独立。
同时,家长也要学会聆听孩子的想法和心声,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行为决策学报》有研究证明,从小养成自主做决定和做事的孩子,未来会表现出较少的焦虑和忧愁。
能够自己做决定做选择的孩子,更容易收获人生的成功和幸福。
当然并不是所有事情上家长都可以偷懒,比如:
充分的陪伴、情感交流,多带孩子去体验、见识各种事物;
该让孩子明确的是非原则问题、规则意识,必须做好引导;
自我成长、进步,给孩子做好榜样。
所以把握合适的时机很重要。
这就需要家长能够分得清哪些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是他应该承担的责任,哪些是作为家长需要做到的事情,懂进退、有分寸。
相信家长把握好这个界限,懂得适时偷懒,孩子会成长得更快、更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