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婴童 > 资讯>正文

他们是这样的90后发布时刻2020年05月05日075211

来源:自媒体

作者:搜狐城市-西双版纳

2020-05-05 11:48:24  阅读:6952

原标题:他们是这样的90后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05日 07:52:11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时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青春总得洒下点热血。当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90后用他们稚嫩的肩膀扛起大梁,用他们的乐观和活泼、朝气和智慧在风雨中画出一道漂亮的彩虹。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本报推出一组人物报道,聚焦开发(度假)园区,展现当代90后新青年的青春风采。

抗疫一线 浓浓家国情

“祝你们春风拂过花开后,初夏蝉鸣疫散归。”3月23日,尚昭旭写下最后一篇工作日志,向“战友”们道别。这天距离他最后一次踏出家门已过去了一个多月。

1月27日,大年初三。为配合昆明经开区管委会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昆明经投集团决定成立防疫突击队,向全体员工发出号召。第二天,首批100名志愿者就位,尚昭旭是其中一员。

喜欢穿荧光绿的潮牌球鞋,1991年出生的尚昭旭身上既有着90后的典型又有着非典型。尚昭旭在昆明经投集团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党务、工会、大型活动策划等工作,大多数人这样评价他:“组织力强,有号召力。”因此,志愿者队伍中尽管有许多老员工,但年轻的尚昭旭却被推选为小组长。

1月28日,昆明经开区第一个酒店医学留观点刚设立,尚昭旭带着几名志愿者就来到酒店,协助社区、医护、公安等开展相关工作,帮留观人员登记核对资料,买药、找奶粉,帮他们解决各种问题,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随着疫情防控需要,昆明经开区又陆续增设了3个酒店作为医学留观点,尚昭旭就在几个酒店间来回跑。

也就是差不多从那时到正式撤离,尚昭旭没有再踏进过家门。事实上,疫情发生后,尚昭旭全家人几乎都投入疫情防控的一线。父亲是警察,母亲是公务员,家里只剩下85岁的外婆和两岁半的女儿。妻子也是昆明经投集团的员工,考虑到老人和小孩还需要照顾,妻子就留在后方做突击队的后勤保障。偶尔回家拿换洗衣服,尚昭旭只敢站在门口。刚刚牙牙学语的女儿只能懵懵懂懂地问:“爸爸,你要去哪?”尚昭旭就会假装义正词严地说:“爸爸去打妖怪。”

“我想给女儿做个榜样。在她懂事的时候我可以拿什么去说给她听?这次经历一定是我最值得回忆的。”3月23日,防疫突击队被告知结束工作将撤离。在告别的工作日志最后尚昭旭写下:“若再战,召必回。”

王德雨今年27岁,是此次昆明经投集团防疫突击队中年龄最小的志愿者之一。在老家昭通鲁甸过年的她,看到公司发出的号召后,不顾家人反对,第一时间就请战加入志愿者队伍。几经周折后,终于搭朋友的车回到了昆明,那时刚好昆明经开区开放第4个酒店医学留观点。第一天来了一家8口,4个老人、一对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年轻的男主人一直提出要求回家隔离,王德雨几乎每天都要跟他解释很久。尽管有时候会觉得委屈,但王德雨更担心的是男主人有高血压,怕他情绪激动,始终保持耐心给他们疏导。

在留观酒店,平时只有穿着隔离服的医护人员才能进入到留观者的房间。但由于人手紧缺,又需要及时采集、核对留观人员的详细信息,在没有足够医护人员的情况下,王德雨穿上雨衣再套上简易的防护服,戴了两层口罩、手套、帽子,进到留观人员房间采集信息。很快,头发全湿透了。“说不害怕那是假话,但总得有人站出来。”王德雨说,再碰到类似的事情发生,她还是会毅然选择站出来。2014年,鲁甸地震。那年还在念大学的王德雨正好暑假在家,她家所在的小寨镇离震中的龙头山镇算近的,镇上召集志愿者去支援,王德雨死缠烂打地跟着父亲去了。10多公里山路只能步行,中间还能感觉到强烈余震。那是王德雨第一次直面死亡,逝去者就在眼前,还有累得躺在地上的部队官兵。“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自己能做一点是一点。”王德雨记得,周围支援的队伍中还有很多像她一样的年轻人。就像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样,很多像王德雨、尚昭旭一样的年轻人都表现出了中国年轻一代的家国情怀和无畏坚守。

创新创业 开发出行业领先信息化产品

“与其和那么多人抢一个位子,不如自己造一把椅子。”近年来,慢慢的变多年轻人选择自主创业。呈贡信息产业园云上小镇就有这样一位“造椅子”的90后。1994年出生的他聚焦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成立企业专门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毕业不到3年就在这一领域分到了一杯羹。他就是云南易用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熊双贵。

今年26岁的熊双贵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计算机专业。由于专业实操性强,大学期间,他和几位同学经常接到为企业做系统、设计软件等项目,每次收入3万元至5万元不等。这些零活让他们看到了专业前景,萌生了创业的念头,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项目。2016年8月,昆明一企业要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接到项目后,熊双贵和往常一样,开始制订方案、查找资料,计划几个月时间做完后,用项目收入来一次毕业旅行。

这次的工作和以往不太一样,开始设计后他发现越做越复杂。按照客户真正的需求,要将以前线下完成的工作全部搬至线上,只需一套系统,员工能进行考勤、请假等日常事由,管理者清楚每人每天的工作状态,实现可视化管理。这对没有工作经验的熊双贵来说,极具挑战性。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熊双贵和同学们发现专门做类似系统的企业在业内很少,行业前景好。“随着企业智能化发展,有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趋势,我们决定把这个项目当成创业方向。”

找场地、筹资金、找合伙人,临近毕业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熊双贵一边忙着交毕业论文,一边忙着成立公司。2017年6月26日上午,一切准备就绪,熊双贵拿到了营业执照,下午赶回学校参加了毕业典礼,一天内完成人生中重要的两件事。

云南易用软件开发公司由熊双贵和其他两人合伙成立,主要做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成立之初,有在学校做项目的基础,企业已经完成了整体框架。但尽管如此,迭代系统、找客户、研发等还是让他们忙得不可开交。“创业最大的优势就是时间自由,一开始我们想的是‘996’工作模式,但一段时间后发现工作太多根本无法完成,最终变成了‘007’。”熊双贵说,商量后3人做了简单的分工,1人负责架构,1人负责带领技术研发团队,熊双贵负责寻找客户和行政管理。

2017年底,一个项目要在固定时间上线,为了赶进度,他们把办公室当成家,困了就在椅子上打个盹,醒过来继续干活,工作48小时后系统成功上线。做完这个项目回家休息了一天,又回办公室连续工作44小时开发另一个项目。“这样的工作是常态。”熊双贵说,创业后他才真正体会到许多人调侃的“程序猿”,工作真的不分日夜。

2018年年中,由于持续投入,公司资金十分紧缺,连按时发放员工工资都困难,有家企业提出高价收购他们公司,但被熊双贵拒绝了。“如果卖了每个人可以分到几百万元,听起来也是不小的数,但我们都不甘心,总觉得还能做得更好。”就在大家为钱一筹莫展的时候,2018年11月,企业获得了第一轮融资,320万元帮助公司走出了困局。

3年来,在经历了高峰、低谷再慢慢回升的过程后,熊双贵的公司已逐渐步入正轨,其独资研发的CloudHRS SaaS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为人力资源行业提供全面业务信息化支撑解决方案的产品,已获软件著作权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作为呈贡区青年创业创新协会副理事长,熊双贵表示,创业不仅让自己增长了见识,也提升了专业、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他将把创新创业理念传递给更多年轻人,鼓励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闯出一片天。

生产车间 瘦弱肩膀撑起一片天

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研发生产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在机加工车间,有这样一群90后女工,她们能吃苦、肯钻研,图纸、编程反复学,逐步成长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零部件”,更成为一颗颗打造中国铁建装备产业这艘新航母的“螺丝钉”。

4月22日下午6点,尽管已经到了吃饭时间,但加工中心操作工马思苒还在拿着图纸研究一项急用零件的加工步骤。作为精加工工段唯一的女性,今年30岁的她有着极强的韧性和责任心。更让人难以想到的是,眼前这个操作熟练的“老师傅”刚进厂时不要说零件加工,就连最基本的编程都不会。

2010年,20岁的马思苒从学校毕业后,进入机加工分厂,成为普通车床操作工。她说,普通车床对零件精度要求相对较低,需要手动操控设备,每天的工作需要时刻站立,重复同样的动作。第一次使用游标卡尺,第一次使用百分表,这些新鲜的尝试让马思苒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半年后,她有了新的思考,希望进入精加工工段学习。

精加工是零件加工流程的最后一步,对精度要求高,全自动的数控机床需要操控人员熟练掌握编程。新的工作充满了挑战。第一天工作,师傅把她带到一台数控设备前教会开机、关机和启动后,便去忙自己的工作。“看着设备上一排排不明所以的字母和数字,我连那是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用说要把它们组合起来,变成可以指导机器运转的代码了。”

为了快速融入新的工作,从那天起,她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编程不会,就准备一个笔记本,把每一步对应的代码写下来。要预先开机让轴承充分润滑减小加工误差、根据机床装载范围刀长不能超出300毫米……在她的笔记本上,每个必须要格外注意的细节都一目了然。“太烧脑了,别人编程靠算,但我因为基础差,算不出来,就只能死记。”马思苒说,一个工件的加工代码少则几百条、多则上千条,而且还要根据工件的类型和加工方式更换不同的代码,每天睁开眼睛,脑海里浮现的都是各种图纸。

多年的实践让马思苒积累了不少经验,她对工作渐渐熟练,成了精加工工段亮眼的“女汉子”,也从当初的“菜鸟”成长为技术能手。为了提升异形零件的加工效率,她先后设计制作了“减速箱支架”工装、制动杆翻面工装等,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徒弟。继2015年获得中国铁建“三八红旗手”后,马思苒去年又被评为重工集团“三八红旗手”,为一线工作的女性们树立了标杆。

无论是早上8点至下午5点的白班,还是下午5点半至凌晨1点半的夜班,只要工作起来,磨床工朱云丽一站就是数小时,这样的工作状态,她持续了10余年。“许多人都觉得站一天的工作很辛苦,但我觉得只要找到乐趣,站着工作并没那么累。”

今年28岁的朱云丽在车间已经11年,她的工作就是将需要加工的零件放进磨床,手动操作使砂轮与工件慢慢靠近进行磨削,再将完成的零件拿出来,如此重复。听起来不复杂,但由于磨床砂轮的转速很高,砂轮又比较硬、脆,经不起较重的撞击,操作不当将会撞碎砂轮,后果严重,因此重复操作过程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刚工作时,由于操作不熟练,砂轮爆裂、加工精度不达标等情况时有出现。为此,朱云丽站在师傅身旁边看边学,经常一站就是一整天。“看着原本粗糙的零件经自己的手变得光滑,心里就很有成就感。”

去年,朱云丽主动申请上夜班,9个月来她每天凌晨回到家睡上三四个小时后,便又要起床照顾孩子,一天被排得满满的。她调侃地表示,看多了白天的车间,晚上的这里灯火通明,伴随着运转中的机器,工作起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和朱云丽一样因为要照顾家庭主动申请上夜班的还有数控车工张馨艺。去年刚结婚不久,她的爱人便在工作岗位病倒了。为了照顾爱人和年幼的孩子,也不影响车间生产任务,她主动申请长期上夜班。

凌晨1点的机加工车间显得格外安静,在她的工位前,不同盒子里摆放了不同形状待加工的零件,卷起袖管,拿起图纸,她继续当天的工作。车完最后一件工件,张馨艺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规整着用完的工具。她说,每天听到身边机器运转的隆隆声,精神就会立刻振奋,抛开一切杂念全心投入工作。

时间拨回到8年前,眼前这个能干的小姑娘对机床操作还一窍不通。“在学校学习的是电路与制图,和机床操作有所区别。刚工作那段时间由于无法上手,转行做了公司的后勤工作。”张馨艺说,在生产制造型企业中,掌握机械加工技能才是真本事。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她自主报考了数控技术的专升本专业,并顺利毕业取得证书。回到车工岗位后潜心钻研、精进技能,实现了操作“零失误”,成为车工工段最年轻的数控机床女操作工。

经营管理 人生在这里起航

还有两个月,成家龙到昆药集团就满一年了,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却仍然让他感觉自己是幸运的人。“我觉得到昆药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也是在这里,让我真正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明确的目标。”成家龙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在位于昆明高新区西区的昆药集团大厅,记者见到了成家龙。这名1992年出生的小伙子进公司虽然还不到一年,但慢慢的变成了最常跟公司领导打交道的人。他在昆药集团经济管理办公室上班,为公司战略性项目做调研、形成可行性报告,并使之辅助高层领导进行决策,便是成家龙的日常工作。

2019年7月,从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的成家龙通过昆药集团的校招来到了昆明。“实际上,最开始我在昆药集团口服剂分厂,作为一名工艺员进入公司,负责对制药进行工艺把控,就是监督生产线上每一道工序是不是满足要求。”成家龙坦言,他在那里工作了4个月,因为表现比较突出,他被调到了经管会办公室。

刚到办公室,成家龙就接到了公司生产资源盘点、集团集约化改革调研的工作。“需要对生产资源进行盘点,比如生产线的人员、结构、学历,还有每家分公司的产品、生产的动力系统、能耗支持等情况,都要做统计。同时评估了车间的危险等级、污水处理能力等。”成家龙去了集团8个具有生产能力的基地,其中4个在昆明,还有4个分别在重庆、嘉兴、文山和西双版纳。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成家龙形成了可行性报告提交给公司高层,为公司决策提供参考。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公司有了大用处,成家龙心里美美的。

“虽然我远离父母,但是我很庆幸来到了昆药集团,我觉得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来到昆药之后,我对制药有了真正清晰的认识,也对整个集团的发展有了了解。”成家龙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说,昆药的晋升通道非常畅通,只要有能力就能得到提拔。“我们这里还有一个1988年出生的副厂长呢,人力资源的架构也是能上能下的,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如今,来到昆明还不到一年的成家龙已经在这里安家立业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后,他更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责任,他希望好好学习,逐步的提升自己。(记者 张怡 吴洁 郭曼)

来源: 昆明日报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